世界遗产名录添上安海元素。
7月25日傍晚,福建福州,随着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现场落锤声响“。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正式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
当晚,晋江市安海镇安平桥畔,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嗦啰嗹、掌中木偶、高甲戏、南音、舞狮……一个个“非遗”节目轮番上演,共同祝贺泉州申遗成功!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从这个意义来看,作 为泉州22个申遗遗产点之一的安平桥,可以说是正式走向世界舞台。
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海内外安海人欢呼雀跃,激动、骄傲、不胜欣喜,庆祝安平桥迈入世界遗产殿堂。
安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横贯闽南沿海的晋江安海和南安水头,全部用花岗岩砌筑,宽3.8米,有361个桥墩,大约长2255米,俗称“五里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
倡建安平桥的富商黄护,经营海外贸易,成为安平首富。1138年,黄护倡建安平桥时,泉州港已进入鼎盛时期。走上这座石桥的脚步,来自世界各处,他们的行囊里有茶叶、瓷器、丝绸和香料。安平桥方便过往商客出行,见证了“涨海声中万国商”“市井十洲人”的繁华图景,也留下了诸多史迹,向世人诉说着泉州作为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往事。
港盛建桥 助推海洋贸易更加繁荣
早在800多年前,安海就已经建造了一座跨海长桥。它由花岗岩砌筑而成,长度约2255米,是中国现存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也是世界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它就是——安平桥。
安平桥是什么时候建的?在古代,安海为什么会建这么一座跨海长桥呢?
据历史记载,安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历时十四年,于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告竣。
古时,安海港是一个得天独厚、瓶颈形的天然良港,是泉州港的重要支港,所以,安海港也随着泉州港的发展而兴盛。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泉州设立市舶司以统制内外海商,不久也派官员在安海设立“石井津”榷税,安海港正式成为泉州港统一管辖的海外贸易港口。
安海文化人士许谋清介绍,宋元时期,安海的繁荣程度不比泉州港差。1130年建镇,实际上就是建立一个税务机构,当时的镇长只管税。南宋时,朝廷的财政五分之一靠海港,泉州港的税收有一半来自安海港。三湾十二港中,因为海上贸易而建镇的只有安平镇。
当时,安海港海交贸易非常繁荣。在安海,安平商人有两种:坐商与行商。先民们借此扬帆远航商贸,安海也成为货物通商集散地。然而,“方舟而济者日千万计,飓风潮波,无时不至,船交水中,进退不可……大为民患。”船渡的艰难,严重影响港区货物的吞吐,制约了当地交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于是,当地民众都有一个心愿:修建一座横海桥梁。
据明《八闽通志·卷十八》载:“安平桥在石井镇(今安海),宋绍兴八年,僧祖派始议为石桥,镇人黄护及僧智渊各施万缗为之倡。”(备注:缗,古代计量单位,通常以一千文为一缗。)
牵头人有了,捐资万缗的倡导者也有了,于是,安海的殷实商人群起应之,纷纷捐款用于造桥。难得的是,往来于安平商圈的外地商人也积极捐款。
据晋江市文保中心主任吴金鹏介绍,当时在修桥过程中,除了僧人、海商,还有地方官员、皇族的参与,老百姓也参与了捐资建桥。所以,社会多元结构来支持建桥,才能够成就安平桥这么大的一个工程。这是在22个遗产点当中,多元社会结构支持海洋贸易体现得最淋漓尽致的。
据悉,安平桥的建成,不但推动安海港的发展,也推动了整个泉州港口的发展。安平桥之所以能修成,就是原来北宋时期海外贸易给泉州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人民才有能力来建造安平桥。桥建成以后,又进一步推动海外贸易的发展,助推泉州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
时代变迁 不变的安平桥情怀
在古代,安平桥作为商贸之桥,对安海的经济、商旅运输、对外贸易起到 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安平桥是海内外安海人的乡愁寄托,每一位安海 游子无论身处何地,记忆中永远有一座安平桥。
悠悠长桥,巍巍白塔。作为国保单位安平桥的重要附属建筑,白塔耸立在安平桥桥头,它是安海文明的象征,也是安海人的骄傲。它“帮助”安平桥连接着海内外安海人的乡愁记忆。
年龄不同,乡愁记忆也不同,正如海内外安海人对安平桥的记忆——随着时代的变迁,安平桥周边也在悄然变化。
上世纪80年代之前,由于围海造田,安海湾水域面积不断缩小,安平桥大部分已经不在水中。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安平桥与诸多附属建筑塔、亭、楼、台先后进行重修,并在石桥两侧清淤,引水恢复“水上桥”风貌。
2011年,安海镇政府结合安海海东鸿塔片区旧城改造项目,加强安平桥综合整治和资源开发利用,提升安平桥文化的“软实力”。
2016年12月23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安平桥景区通过福建省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的评定,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历经800多年的时代变迁,长桥依旧,成为安海发展文旅产业的重要载体。
此后,元宵猜谜、端午捉鸭、中秋博饼、传统佳节的活动已成为安平桥景区的一大特色,“三大节庆”系列活动品牌不断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既是安海古镇的文化盛宴,也是抒发爱国爱乡情怀的一个开放包容的大舞台。
长期以来,安海社会各界都持续关注及用心推动着安平桥的保护工作。2015年,安海政协委员提出把晋江安平桥、安海龙山寺列入“海丝古城 泉州(刺桐城)的重要遗存”,加以保护管理的议案。2017年,参加泉州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的王美英、唐春晓等7名晋江籍泉州市人大代表联名建议将安平桥、龙山寺纳入泉州申报“海 丝”世界文化遗产点。
为了进一步推动安平桥申遗工作,2019年,安海镇党委政府专门成立安平桥申遗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第一副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工作点点长为成员,明确申遗工作责任分解表,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到人。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安平桥申遗工作,研究决定有关工作方案、工作措施,协调解决申遗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安海镇有关负责人介绍,安平桥申遗工作领导小组主要的工作包括:按照泉州市、晋江市申遗的总体部署安排,以及申遗标准和技术要求,高效完成各项申遗任务;加强对安平桥的保护修缮及周边环境的整治提升。通过深入挖掘、搜集整理、宣传展示等一系列工作,对外展示一个内涵深厚、风景优美的人文景观;以申遗为契机,提高当地群众、相关部门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凝聚各方力量,积极投身到文物保护与传承发展的工作中,开创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新格局。
2020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作为2020年我国的世界遗产申报项目,新增6个遗产点。其中,安平桥作为泉州重要的海洋性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新增的重要遗产点之一。当消息传来,家乡人民为之骄傲、为之雀跃。
重保护 兴文旅 着力打造“安平古镇 海丝名城”
日前,在安海古码头水心亭渡头整治工程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对古渡头周边场地进行铺装。
安海镇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为做好安平桥周边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在上级有关文保单位的关心指导下,经前期系统筹划,此次周边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包括:安海古码头水心亭渡头整治工程、瑞光塔广场整治工程等。目前,安平桥修缮工作由晋江市文物保护中心委托专业机构正在做前期工作。
近年来,安海镇十分重视安平桥的保护、规划,着力打造“安平古镇 海丝名城”城镇品牌,将安平桥区域、安海三里街与周边部分地块打造成安平桥景区,面积约144.8万平方米。
安平桥景区集文化体验、观光览胜、休闲运动、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主要包括三里街、白塔凌霄、安平桥、水心禅寺、澄渟院、中亭、欧阳之家非遗展示馆、振万园、鹿径水云、鹄渚听鹂、民俗及人物主题雕塑等景点。
白塔
目前,安平桥景区的游客量日益增多,已成为宣传海丝文化、展示晋江和安海形象的一张亮丽名片。
“近年来,安平桥景区在旅游相关部门及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湿地文化、民俗文化、古桥历史,整合景区旅游资源,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景区综合管理,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推进旅游市场开发,统筹运作、精心安排,在景区管理、资源保护、项目建设、市场开发等方面均取得一定进展。”安平桥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至2020年,安平桥景区游客量超721万人次。
说到安平桥景区,不得不提的还有“三大节 庆”活动。在晋江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2016年开始,安海镇党委、政府着力举办端午、中秋、元宵三个传统节庆活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动安海人文旅游目的地建设,以文化影响力推动城镇品质提升,让文物事业惠及人民群众、融入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发展。
作为当地政府,安海镇未来将如何保护安平桥和弘扬安平桥文化?
据了解,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安海镇围绕小城市建设目标,按照“北拓南进”的空间布局,将重点打造三大片区,其中一个就是兴安文旅融合生态区,即通过串联安平桥周边区域文旅资源和曾埭千亩田园生态资源,建设南翼新城中央田园、晋西辅城生态示范区、环安海湾慢生活区,集聚商气人气,用古桥、古街、古寺、古镇打造环安海湾文化旅游消费目的地。
安平桥,这座历经千年风霜的历史名桥,承载着无数人的童年、情感和乡愁,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安平桥必将在世界舞台上闪耀出独特的璀璨之光。
策划 记者 方锦枞 钱健铭 张志耐
执行 记者 施蓉蓉 秦越 通讯员 陈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