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11月21日讯 近日,知名自媒体“一条”发布《80后女生在福建造400m2神仙屋,世界罕见》视频。通过该视频,青年艺术家文那在晋江梧林传统村落打造的藏海厝进一步“出圈”,被数以万计的网友看见。
从壁画到雕塑,从闽南故事到自创“神话”,被闽南文化深深打动的文那,抓住如潮水般涌动的灵感和创意,历时4年,在梧林打造了21个神仙主题雕塑,以及以闽南故事为蓝本的壁画,构成了藏海厝瑰丽的奇幻空间。
“似乎感受到命运的召唤,我来到晋江,在这停留了整整4年。这种连续的、成系统的创作,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文那如是说。
历时4年 在晋江打造一间“神仙屋”
花海环绕,湖水清波。文那打造的藏海厝与朝东楼比邻而居,藏于红砖古厝的“外衣”下,静立于如诗如画的风景中。
藏海厝房名德抹宅,是一栋面积达400多平方米的闽南官式大厝。从这栋红砖古厝庭院的小门步入厅堂,藏海厝的宽大展厅便映入眼帘,从天井穿透而下的阳光,照得厅堂一片敞亮。
21尊雕塑、绵延3面墙壁的壁画长卷,这里是闽南文化气息浓厚的瑰丽展厅,也是文那缔造的“另一个世界”。
4年前,在梧林青普运营公司的邀约下,文那成为梧林“艺术家驻留计划”引进的首位艺术家,在德抹宅开启了全新的创作之旅。
“刚看到这栋房子时,我感觉非常惊艳。”文那说,作为一名北方人,她此前未曾见过闽南建筑,“它的外观如此漂亮,里面空间非常完整,再结合天井的光,我立刻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
走村落、探庙宇、逛博物馆、读文献资料、和晋江人一起吃住生活……在“一头扎入”晋江的4年里,随着对闽南文化的了解逐渐深入,文那愈发觉得,来梧林的初衷——以泉州历史文化为背景创作壁画长卷,已经不足以讲述她对泉州的想法和想象。
“‘半城烟火半城仙’,这里有太多的元素,是我过去不曾感受过的状态。一座座庙宇、戏台、宗祠,给了我无限的灵感。”文那的创作热情一发不可收。
从壁画到雕塑,从1尊到21尊,4年来,利用德抹宅空间的回字形格局,结合闽南多元融合的地域文化,文那不断“编织”、构建和完善藏海厝的故事,让这片原本空空如也的厅堂“住满”了形态各异的“神仙”,让一个个充满想象和创意的故事鲜活起来、动听起来。
从在地文化出发 讲述闽南人与大海的故事
靠海、吃海、向海。晋江人临江而居,向海而生,孕育出深远、独特的海洋文化、华侨文化。藏海厝的故事也由此出发,编织出有着闽南人“烙印”的梦幻故事。
“藏海厝的故事从‘织海’开始,到‘吞海’结束;‘照海’在前,‘藏海’在后。”文那说,藏海厝21尊雕塑是她基于对闽南人与大海的紧密联结的理解而新创的“野生神仙”。
一走进藏海厝,首先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高大的“照海”雕塑。它位于“照海殿”的正中,立在“静观沧海”的蓝色匾额下,加上底座,高近3米。“照海”以黄色为主色调,头顶“光明”二字,手持两面镜子,周身奔腾着绿色的海浪和白色的浪花,有着“脚踏清波、身凭骇浪、照亮航路”的美感和寓意。
“‘照海’由三块原木拼接、雕刻而成,是整个藏海厝最大也是最晚完成的作品。”文那介绍,“它的两面镜子,一面照着天空,一面照着人心,当镜子大放光明的时候,就可以让海上的道路光明璀璨。”
“织海女神”雕塑讲述的是创造闽南这片大海的神仙,怎样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开始编织这片大海。
“吞海”的灵感则是文那从真武庙中真实的“吞海”石碑中获得的。在她的理解中,“吞海”二字展现了闽南人对大海的真实感情——既想征服大海,又敬畏大海;想和大海共存,也要从大海中夺取生活的勇气。
在藏海厝里,最隐秘却最具光芒的,当属仅90厘米高的“藏海”雕塑。“这个雕塑是藏海厝的‘题眼’,它是天海之间的一个纪念碑,身上画了整个藏海厝所有‘神仙’的故事。”文那说,“藏海”寓意每一个离家远航的海民心里的浩瀚大海。这片大海沸腾在祖先的故土上,起伏在童年的记忆里,翻涌在海民的血液中,篆刻在海民的皮肤上,它虽小却耀眼璀璨。
在藏海厝,一个个雕塑让闽南人与大海的故事生动起来。而绵延的壁画,则是文那对闽南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再现。
细看画上,既绘有草庵的摩尼光佛、大众熟知的财神爷,也画着闽南的红砖古厝、飘飞的梧林侨批;既呈现了闽南人在海浪中“下南洋”的艰险,也描绘了闽南人在东南亚繁衍生息的故事;既有闽南人对于“财丁两旺”的朴实愿望,也有小杂鱼、小海蛤、小螃蟹成精的“脑洞大开”。
文那说,她希望用“神仙”的视角、更浪漫的想象,来讲述泉州城市的烟火气,“只有泉州这样‘神仙’烟火共生的城市,才会给我这般爆炸性的灵感,让这些雕塑、这些故事在这里存在得如此妥帖。”
晋江技艺“加持” 从壁画“跨越”到雕塑
藏海厝的故事得以完成,除了文那的创作,也离不开晋江非遗技艺的“加持”。
“在来晋江之前,我只做过陶塑,最高的不超过90厘米。晋江的传统木雕技艺,让我的创意实现了重要突破。”文那说,在来晋江之初,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自己的油泥雕塑小稿交给了非遗项目、晋江佛像雕塑技艺(浙平国)第五代传承人陈增煌。
等文那再到晋江时,陈增煌告诉她,她的雕塑小稿已经复刻完成,成了放大到1.8米高的木雕雕塑,且效果达到了90%的复刻。这让文那十分惊喜。
在陈增煌的木雕厂,汇聚着木雕师傅、漆线雕师傅、打磨师傅、做坯师傅等工匠,可以随时随地反馈文那的需求。雕塑复刻出来之后,匠人们还会根据文那的想法进行更加细致的调整。
随着合作的推进,在陈增煌请文那品尝了一顿晋江的地道海鲜后,他们从工作伙伴发展成了朋友。2020年底,双方合作的首批2个雕塑顺利完成。
“2021年,我完成了藏海厝20多个雕塑小稿的初坯,交给了增煌团队。他们为我提供了全部的技术支持,并给了我许多工艺上的建议。”文那说,因为当时故事一直在改动、调整和完善,每个小稿到木雕雕塑的成型,都经过了10%~30%不等程度的改动,这无疑增加了增煌团队的制作难度和时间。
正是这样一次次地对接、修改、调整,让文那和增煌的团队合作更加顺畅。
“我们参与到彼此的团队中,一起到全国各地考察、出国参展。”文那说,今年6月,为了支持文那在法国巴黎的个展,增煌团队加班加点,历时3个月全力制作展览中的木雕神像,呈现了被媒体称为富有东方神韵的“神仙世界”展览。
“和晋江非遗技艺的融合,让我的创作得到了突破。”文那说,她还想把藏海厝的故事进一步延伸,也许会以动画或者戏剧的方式,“我跟晋江的缘分会长长久久。”
记者_许春 陈巧玲